2017年太原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发布
6月29日,太原市发布《2017年太原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将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和年度计划要求,加快创建工作。一株株树木、一块块绿地、一座座公园,正不断点缀、叠加、融合,汇聚成太原这座城市的绿色肌理。
城市公园更加丰富
今年,太原市将继续实施晋阳湖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太原植物园、和谐公园、东篱公园等续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启动龙城公园、摄乐公园、大同路公园、迎新公园、双塔景区、狄仁杰文化公园、新沟郊野公园、明太原县城护城河、金牛湖公园新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太原植物园建设争取2018年主体完工,2019年7月1日向游人开放。 城六区各新建5个游园、5个绿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75%,2020年达到90%。开展林荫路改造活动,确保今年林荫路推广率达到75%,2020年达到85%。林荫停车场推广率今年达50%,2020年达60%。目前,太原市停车场大都缺乏乔木,将进一步对现有停车场进行林荫化改造,确保2020年前达标。加强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合理布局绿楔、绿环、绿道、绿廊等,将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外围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有机连接,把自然要素引入城市、社区。
打造节约型园林绿化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建设园林绿化,提倡节约型园林绿化,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之路,是十分必要的。今年,太原市进一步加强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通过多项举措,走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建设绿化道路。 在城市绿化选用苗木时,以栽植全冠苗木为主,营造城市绿荫。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大树移植。合理选择适生植物,优先使用本地苗圃培育的苗木,严格控制行道树树种更换、反季节种植等。灯具造景简单,不可过度亮化。太原市进一步加强推广立体绿化,制定立体绿化推广的鼓励政策、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确保立体绿化面积逐年递增,且效果良好。加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确保2017年10%的建成区建成海绵城市,2020年20%的建成区建成海绵城市。其中,因地制宜地推广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在建成区公园、道路等绿地,积极采用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以及透水材料、透水结构铺装等。继续巩固生物多样性保护。根据此前的市域植物物种资源普查,太原市应用园林植物已达400余种,其中,仅园林树木运用已达237种。大力开展乡土植物、耐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植物研究,太原市先后引种培育驯化新品种30余个。全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显示,太原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达67种。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中,还对水资源利用、空气质量等有指标要求。今年,太原市继续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力度,实现城市污水应收集的全收集。2017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2020年达到95%。通过关停搬迁主城区污染企业,加快能源清洁化步伐,以治理雾霾天气为重点,严格控制面源污染,大力推进清洁供热全覆盖。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省政府下达太原市的任务指标,2020年达到292天。加大山体生态修复力度,完成城市山体现状摸底与生态评估。被破坏且不能自我恢复的山体,根据受损情况,采取相应修坡整形、矿坑回填等工程措施,解除受损山体安全隐患,恢复山体自然形态。保护山体原有植被,种植乡土、适生植物,重建山体植被群落。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率年增长不少于1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