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生态减贫案例走出国门获点赞

2019-05-21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195 次

63岁的胡宝家住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努古斯台镇图古日格嘎查,这几年他把房后的6亩地整理出来,种植了1700株柳树,同时在林间养鸡,去年仅卖鸡就收入2万多元。 

“前几年总刮沙尘暴,村道上的沙子堆起来有1米多高。这几年路边种了树,农田有了防护林,沙窝子也都被治理了,黄沙天越来越少了,我这些树苗以后也要拿去绿化环境。”胡宝一边给鸡喂食一边说。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这片沙地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间生态体系严重失衡,一度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生态环境恶化,农牧民生活也陷入贫困。

为了扭转不断恶性循环的局面,科尔沁左翼后旗近年推进以生态修复促脱贫的工作模式,让沙地变绿、沙土生金。

当地时间5月15日下午,2019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上宣布了110个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科尔沁左翼后旗的“生态修复促扶贫”模式成为首批被公布的24个案例之一。

初夏时节,努古斯台镇努古斯台嘎查3万多亩林草长势正盛。党支部书记宝音说,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村民们种植了锦绣海棠果树200多亩、林间药材500多亩,不仅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了。

科尔沁左翼后旗旗长何志伟说,近几年当地全力开展人工造林、封禁保护、退耕还林工作,在此过程中,农牧民把严重沙化的土地通过协议流转给国有林场和苗圃,以便统一进行苗木培育、造林绿化。此外,农牧民还可以通过从事育苗、在造林企业务工获得收入。

 

这是科尔沁左翼后旗旗长何志伟在研讨会上做案例介绍。

经过持续生态治理,科尔沁左翼后旗1320多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干旱、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大大减少。

生态环境的好转,又为当地农牧民带来了肉牛、经济林果、药材和生态旅游等一系列可持续的产业收益。

科尔沁左翼后旗通过实施“生态修复促脱贫”,累计减贫1.1万余户、3.02万余人,贫困群众人均收入从2300多元增长到近5500元。

目前,这个旗已经在沙漠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湿地草原生态系统集中地区设立了17处自然保护区,占全旗总面积的11.8%。

何志伟说,在世界荒漠化加剧的情况下,当地群众在科尔沁沙地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同时,还实现了广大农牧民的脱贫增收,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