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国的环保风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今年启动

2019-02-28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197 次

一场席卷全国的环保风暴,仍在继续。 

2015年底,中央环保督察试点河北。两年间,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实现对全国31省份全覆盖。至2017年底,问责人数超1.8万人。

首轮督察,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8万余个。

2018年5月和10月,针对重点区域和问题,两批“回头看”对全国20个省份首轮督察整改杀了一记“回马枪”。至2018年底,共问责8644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所说,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其间,中央环保督察作为一把“利剑”,功不可没。

2019年,我们期待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

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即将启动。今年起,将用3年时间完成全覆盖的例行督察,再用1年时间完成第二轮督察“回头看”。

这一次,范围更广、手段更丰富。有关部门和央企将作为督察对象,还将应用卫星遥感、红外识别、无人机等高科技技术。

初起

两年4批督察覆盖31省份

2015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并提出要把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作为先期督察对象,重点督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情况。

业界认为,这次会议为环保督察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央环保督察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和重要举措。

2015年12月,中央环保督察启动河北试点。经过两年努力,分四批实现对31省份的督察全覆盖。环保督察强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督察组组长通常由现职或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省部级干部担任,副组长由环保部现职副部级干部担任。

2018年5月和10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分两批对全国20个省份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

无论是全覆盖督察,还是“回头看”,督察组所到之处,都刮起一场环保风暴。正如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所言,如果将第一轮“全覆盖”督察称为对地方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体检,“回头看”则是“看病抓药”后的一次“复查”。

出击

“回头看”已累计公开典型案例103个

在去年“回头看”的问题通报中,督察组用一个个案例严厉指出多地敷衍整改、虚假整改。

针对吉林辽源仙人河黑臭水问题,督察组指出,辽源市在仙人河黑臭水体整治中,思想认识不到位,控源截污严重滞后,做表面文章、轻实际效果,既未达到黑臭水体整治目标要求,也未达到督察整改的序时进度。当地部门敷衍应付督察整改,大量浪费财政资金。数天后,任职刚满8个月的辽源市委书记王立平被免职。

首轮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在督察全部结束后,才统一发布反面典型案例。“回头看”则不同于以往,在督察过程中就发布反面典型案例。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长根说,在首轮督察经验做法基础上,“回头看”特别注重典型案例的查处公开,两批“回头看”已累计公开典型案例103个。公开是最好的监督。典型案例的通报不留情面,文中多次使用“督察现场令人震惊”“真相变本加厉”“挂羊头卖狗肉”等措辞,语气严厉程度前所未有。

“回头看”期间,如果问题突出,督察组还会连夜约见地方一把手。如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废渣露天堆放,严重污染环境。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专门约见了北海市党政主要负责人。

数据显示,2018年,就污染防治工作不力等问题,环境保护部公开约谈32个地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

从第二轮“回头看”开始,中央环保督察悄然更名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两字之差,有何不同?

去年3月机构改革方案落地,原环境保护部新增相关职能后,更名为生态环境部。随后,各地环保机构改革相继展开。

而新增的包括防止地下水污染、海洋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职责,同步被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范围。

争议

“环保影响经济”观点未停息

伴随着中央环保督察的进行,有关“环保影响经济发展”的论调一直未曾停息。

事实上,“环保影响经济”的观点,一部分也来自地方政府“一刀切”的懒政。生态环境部也多次发声明令禁止“一刀切”。

刘长根曾表示,个别地方担心督察问责,不分青红皂白,采取紧急停产、停业等简单粗暴“一刀切”的方式应对督察,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这是对中央环保督察的“高级黑”。

今年1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谈到“社会上一些舆情不时炒作生态环境保护影响经济发展”时,明确表示“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坚决反对。”

他说,在主观愿望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希望影响经济发展。发展和保护是一体的,离开保护的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发展的保护是“缘木求鱼”。在客观条件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做到总体上不影响经济发展。当前环境保护该干的事、能干的事、易干的事还有很多,做好这些事情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另一方面又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也认为,环保是促进中国经济换挡升级非常重要的动力,会带来企业竞争力正向效益的提高。只要依法常态化监管,提前有序发布环境要求,就会产生传导效应,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这一转型会有阵痛,要有战略定力。”

广东东莞麻涌镇副书记陈文龙更能感受环保风暴带来的阵痛与巨变。

立村于宋的麻涌镇,因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河涌而得名。发达的水系本是优势,但随着工业化加速,污染也随之而来。2013年以来,麻涌关停百余家污染企业、清拆非法禽畜养殖场、河涌清淤疏浚,使得黑臭水蜕变为国家湿地公园,因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广州后花园。

陈文龙给出的一组经济数据更直观地展现了“关停污染企业改善环境”后的效果:2017年,全镇生产总值为220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50%;税收总额为40.5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53%。

“如今我们环境准入门槛很高,企业来投资,钱可以留下,污染,绝不可以。”他说。

蜕变

15个城市蓝天比例均增高

环保风暴带来的改变,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

2019年1月18日,中国天气网发布“2018年度蓝天拼图”,来自北京、郑州、沈阳、重庆等15个城市的拍客记录了当地全年的天空颜值。据统计,2018年北京蓝天比例是近4年最高的一年,比2017年增加3%,蓝天拼图更蓝了。此外,重庆、郑州、沈阳、南京等城市蓝天较2017年也变多了。

家住北京东三环的邹毅,被称为“拍蓝天的人”

2013年开始5年中,千余张相同场景、或蓝或灰的照片在邹毅微博上每日一更。最初他拍的天空,灰色占压倒性优势。随着北京打响“蓝天保卫战”,邹毅拍的图开始灰蓝参半,到如今,蓝色占绝对主导。

环保专家彭应登认为,现阶段的污染防治,目标是大气、水、土壤等同步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作为一把“利剑”,在环境全面改善过程中,功不可没。

机构改革之后,未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将更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李干杰表示,从2019年开始,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再用一年时间完成第二轮督察“回头看”。

在第二轮督察中,将适当拓展督察范围,视情将有关部门和中央有关企业作为督察对象。

新一轮督察范围更广、手段更丰富。

刘长根介绍,下一步将探索创新督察方法,加大卫星遥感、红外识别、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我们将紧盯督察整改落实,针对重点问题咬住不放,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机构改革之后,更强调督察“大环保”,同时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

今年还将研究制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及其配套制度。通过督察法规制度建设,固化督察程序和规范,界定督察权限和责任,明确督察纪律和要求,进一步规范督察行为,强化依法督察,不断提高督察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

“五年之变,是中国环保理念的完美凝练,更是每一位老百姓点点滴滴的关注和努力践行。”邹毅说。

■ 对话

督察绝不能也绝不会是“一阵风”

新京报:去年两批“回头看”成效明显,有何经验?

刘长根:为了搞好“回头看”,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可以概括为三组关键词,首先是“靶向督察,精准发力”。“回头看”没有搞面面俱到,而是在“聚焦、精准、深入”上下功夫,抓典型,抓关键,抓重点,通过典型,以点带面,来提高认识,压实责任,倒逼落实。其次,“一加一大于二”。在“回头看”的同时,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领域,每个省份统筹安排一个专项督察,“回头看”和专项督察相互补充,同频共振,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督察效果。另外,“抓典型,带全面”。大家应该都有体会,两批“回头看”已公开通报103个典型案例,发挥了很好的震慑、警示效果。第二批“回头看”反馈时,还会有典型案例公开。

新京报:开展“回头看”至今,有哪些深刻的感受?

刘长根:各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显著增强,特别是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来具体安排部署,长期以来发展与保护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变。不过,我也深刻体会到,生态环保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态环境保护也绝非朝夕之功,必须蹄疾步稳,坚定沉着,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寄希望通过一两次督察就解决问题,既不可能,也不现实。需要持续保持督察压力,需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绝不能“一阵风”,也绝不会“一阵风”。同时,下一步提高督察能力和水平势在必行。社会各界对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期待很高,同时督察工作已经面临进入“深水区”的压力,面临“发现问题难”的压力,也面临自身能力不足的压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在思路、在方法、在技术手段上持续创新,不断提高督察能力和水平。

新京报: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思路将有何变化?

刘长根:在总体思路上,将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这里有两个着力点:我们下一步的督察更多要聚焦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大助力;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我们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水平。今后会更加关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这个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大环保上更好地去提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