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致力培养“活化”传统村落创意设计人才
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湘西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8日在湖南大学开班,来自贵州、山西、江西等省份的32名学员将在这里接受为期61天的专业培训。
该项目由湖南大学主办,包括理论研究、湖南湘西传统村落实地调研与实践、创意设计作品巡展三个阶段。前期由来自同济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等中国各地高校及相关机构的近30名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第二阶段,学员和老师将赴湘西州古丈县翁草村做实践,与当地工匠、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一起“活化”美丽苗寨。
“希望用现代的方法和技术为古村落带来更多生命力。”来自湘西州龙山县里耶镇的苗家小伙吴鹏飞此前在杭州从事建筑设计工作,2015年在龙山县成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工作室,“将来主要精力会放在传统村落设计上,努力让家乡变得更美、更有活力。”
“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村里的很多房子不适合住人了,外出打工的青年回来也没地住。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乡村重现活力,不仅让农民愿意再回农村,还让他们在村里有事做、有钱赚,这是他们最好的归宿。”吴鹏飞说。
|
“目前国内设计人才量多但质不优,主要还处在做生产性设计的阶段,真正转型还需一定的时间和教育成本。”来自广州的设计师李沃东一直在做现代建筑设计工作,4年前开始涉足古村落保护设计,“要努力把美好的东西保留下来。目前高校仍是古村落保护工作主战场。学习结束后,我将再找机会到高校深造。”
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是已毕业的建筑学、城乡规划、艺术设计、生态景观等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涉及到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维护、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其关键在于理念创新。这方面人才的培养目前很难通过传统的学科体系实现,只能是相关从业人员在已有的学科基础上扩展与再提升。”项目负责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韶瑶说。
何韶瑶说,希望该项目能有效促进湘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的更新,为新时期中国偏远及资源匮乏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前瞻性探索,为中国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储备高端创新性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