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持续释放绿色发展红利
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2018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更加异彩纷呈,绿色发展红利将持续释放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新要求,进行了新部署。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安排。
2018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生态文明建设将更加异彩纷呈。
三大治污攻坚战强力推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2013年以来,“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3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继实施。经过几年的攻坚克难、铁腕治污,目前取得显著进展。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阐述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在通过“大气十条”第一阶段收官考核已无悬念之时,环保部宣教司巡视员刘友宾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我们并不会因此而沾沾自喜,大气污染防治的路还很长”。谈及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刘友宾列举了三方面内容:一是部分地区、部分时段环境空气质量超标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区域进展不平衡,部分省份工作相对滞后。三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转变,污染物排放量还很大。
尽管以蓝天保卫战为代表的治污行动已见实效,但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今年还有很多硬仗要打。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发力。按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上的“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重污染天数均要同比下降15%以上,其中北京PM2.5平均浓度要同比下降25%,重污染天数要同比下降20%。
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依法推动“水十条”深入实施,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推进农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任务书将层层落实;全面实施“土十条”,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并通过强化“土十条”考核推动各地防治土壤污染,已有明确时间表。
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再出发
2017年12月,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吉林等8省区反馈了督察情况。至此,始于2015年12月的中央环保督察已全部覆盖31个省区市。
“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3.5万余件,累计立案处罚2.9万家;立案侦查1518件,拘留1527人;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8448人,问责18199人。”2017年12月28日,在环境保护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表示,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环保部2018年将对第一轮督察开展“回头看”,紧盯问题,压实责任,确保整改到位。
据介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8万余个;同时地方借势借力推动解决一批多年来想解决而没解决的环保“老大难”问题,纳入整改方案的1532项突出环境问题,近一半得到解决。
此外,中央环保督察启动以来,各省区市已针对性地出台或修订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等240多项;31个省区市均已出台环境保护职责分工文件、环境保护督察方案以及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26个省区市已开展或正在开展省级环境保护督察。
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表示,正在对首轮前四批中央环保督察进行充分总结。梳理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和配套措施,为后续开展第二轮环保督查工作做好准备。“研究推进有关中央环保督察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也就是把推动这项工作的有效机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让它长期发展下去、坚持下去。”李干杰说。
2018年,在“回头看”的同时,中央环保督察还将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问题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环境保护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进一步强化。
绿色发展制度建设加快
覆盖全国的统一碳市场启动,首部体现“绿色税制”的环保税法实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确立……一系列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密集落地,必将在今年产生深远影响。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曾表示,“这几年我们在政府的监管方面全面加强,但相对而言,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或者说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就是要尽快补上这方面的制度短板。
环保税的实施,将使注重环保节能的企业受益,因为其环保指标早已达标,不但可以节约环保成本,还能在税收方面得到优惠;另一方面,市场对环保服务的需求将增加,环保税法中的税收优惠调节机制,将鼓励企业提升减排标准,对高标准的环保专业技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由于环保税实行的是定额税率,即多排多缴,少排少缴。环保税负的差异,最终将带来产品价格、生产规模等差异,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覆盖全国的统一碳市场已于2017年年底启动,碳市场建设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首批纳入企业1700余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表示,碳市场能够通过碳约束倒逼电力行业优化结构,使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更有竞争性,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替代高碳能源发电量,同时通过碳市场的不断完善、扩大,提升散煤转化为电煤的比重,推动实现集中利用、集中治理。
日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进行了统一修订。明确提出分层次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即要求重点排污公司强制披露、其他公司执行“遵守或解释”原则,同时,鼓励公司自愿披露有利于保护生态、防止污染的信息,进一步强化公司承担环境与社会责任意识,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环保产业步入黄金时代
“当前,环境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无论是大气环境还是水环境都已进入改善的重要转折点,这为环保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环保产业迎来了黄金时代。”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在2017首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上的一席话,引发业内共鸣。
据测算,“十三五”时期,水、气、固废3大领域的原有业务模式将继续保持20%至30%的增速,而水环境、海绵城市、土壤修复将带动1.5万亿元至2万亿元的投资,年环保投入增量为3000亿元至4000亿元。加上传统业务在2015年环保投资体量5000亿元基础上每年保持25%的增长,环保行业年投资体量将从4000亿元至5000亿元上升到1万亿元至1.5万亿元。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表示,“今后和较长一个时期对环保企业来讲,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近几年,很多中央企业都成立了环境保护公司,这意味着他们纷纷看好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
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统计,2017年上半年,沪深股市33家环保上市公司净利润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已经连续5年净利润增速保持在15%左右。2017年前三季度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8%。当前,环保产业“多而弱”“小而散”的状态正在快速改变,行业内并购案例和金额不断增加,一批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先进、具有市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团正在脱颖而出。
“对地方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气水土污染治理攻坚的部署、环保执法利剑的高悬、约束性指标的倒逼,都为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巡视员冯良透露,下一步将出台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完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投资等支持政策,构建更加有利于经济绿色发展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