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师何镜堂:建筑是时代精神的具象标志
浓郁的中国红色彩鲜明,外观造型雄浑有力,寓意深邃万物咸亨……谈起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凸显中华文明智慧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气质,为国内外宾朋称道。它的设计者,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着名建筑师何镜堂。
“建筑是表现民族精神与气质的艺术,也是设计师创新梦想的再现,是有丰富艺术韵味的创新实践。”何镜堂对于建筑艺术,总是在追求至臻至善,完美无缺。
设计凸显时代精神
“建筑是时代精神的具象标志。”与很多建筑设计师不同的是,何镜堂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创了独特的设计理念与工作模式。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他的设计工作走上正轨。设计深圳科学馆,时间只有三个星期,何镜堂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他和夫人都是做建筑设计的,两人立即启程来到深圳,到现场查看地形,搜集相关的水文地质资料,夫妻俩在简陋的招待所开始了他们的设计构思。20多天的时间里,草图画了一张又一张,方案改了一次又一次,经过反复推敲、比较,何镜堂认为建筑主体采用正八角形的平面较为合适。设计时限到了最后一天,夫妻俩连夜赶制出了模型,第二天上午,他们带着图纸、模型作品交给筹委会。国内外的众多候选方案中,何镜堂的设计作品是唯一中选的。被当地人称为八角楼的深圳科学馆,其造型独特,先进的设计理念深受业内好评,建成后连续获得多项大奖。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何镜堂在高校一边培养学生,一边进行建筑设计。他带领他的设计团队先后设计了一批知名的工程建筑,其中包括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工程、五邑大学教学主楼、广西桂林博物馆等,在业界逐渐广为人知。
1992年,何镜堂担任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他的建筑设计生涯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何镜堂和设计团队在很多国际竞赛和重要工程中频频亮相,成为许多人眼中的“大赢家”。围绕自己的很多建筑设计作品,何镜堂都要将其中的创新点提交专利申请,进行着作权登记,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只有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才能让建筑设计佳作迭出。”何镜堂想到的,是如何让整个行业良性运转。
描摹人类精神家园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才能让设计师后顾无忧地创新。”在何镜堂看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可以推动建筑设计行业不断创新发展。几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何镜堂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建筑创作理念,这成为他建筑设计工作和教学的导向。
培养人才,是何镜堂始终不懈努力的一项工作。平时,何镜堂的办公室就像是“专家门诊”,时常会看到学生们陆续前来,请何老师给自己的设计方案“把脉”。“一看到有创新设计的建筑就两眼放光,一讨论方案就来精神。”说起导师何镜堂,学生们总会提起他对建筑的激情。在学生的眼中,何镜堂既是良师,也是益友。
何镜堂的作品,先后荣获了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等奖项,一些代表性设计建筑被列入《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等专集。
“开放的中国拿什么与世界对话,现代建筑是最好的语言之一。”年近八旬的何镜堂仍然活跃在建筑设计的创新一线,贯彻着新的设计理念。“建筑师必须了解现代生活、时代潮流,才能不断创新,与时代对话。”何镜堂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