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出有“温度”的“好房子”——记“国家卓越工程师”薛峰

2024-04-17 作者:创始人 来源:创始人 浏览: 1 次

科学适配与推演所形成的人性化环境场景、机器人“手拉手”导盲、“助人”爬升和载人出行、“代人”集成服务……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薛峰畅想到的这些未来建筑新场景,正初见端倪。
从事建筑设计30多年来,薛峰设计的多项优秀建筑项目,致力于建筑复杂系统科学适配与推演的研究型设计,不断创造发现以人为本的新场景。
不久前,58岁的薛峰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如今,薛峰正牵头创建全龄友好无障碍环境“人—环—机”融合理论,主持“拟人、助人、代人”无障碍智能装备攻关。
以人为中心 处处有设计
薛峰设计的作品,随处可见“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口村,一栋栋简约大方的二层小楼错落镶嵌在山水间,俨然勾勒出一幅“诗画乡村”画面。
这是薛峰主持设计的一个灾后重建村落。
2023年7月底,位于京西腹地的沿河口村遭遇特大洪水,整体受损严重。根据灾后重建政策,沿河口村整体搬迁。
薛峰站在村民的视角考量,把“山水林田湖草人”的自然生态观和村民生活需求、未来乡旅场景等融入设计之中。通过“景村融合”,保留了场地内近30棵核桃树,以及山地地形和洪水冲下来的石头。薛峰还把适老化微设计融入环境和建筑中,让村民感受到“处处有设计”的人性化关爱。
作为北京首例乡村建筑师负责制的责任建筑师,薛峰运用工业化装配技术、机器人建造、绿色降碳技术和低廉的原生材料,对设计建造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统筹,仅用60天就完成了对沿河口村的重建工作。
重建后的沿河口村充分利用周边的古长城遗址资源、永定河文化资源等发展文旅产业,每户都预留了村民做民宿经营的空间,并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虚拟运营场景。“人们可以来到沿河口村,与村民一起体验核桃树下看星星、石头村里观山景的生活。我们不仅要为村民盖房子,还要让村民富起来。”薛峰说。
艺术家的审美 科学家的思维
薛峰的办公室内,随手勾画的钢笔画草案随处可见。办公桌上,则是一字排开的三部电脑。电脑屏幕上,协同设计平台、选材数据库、场景仿真同时呈现。
“在新技术时代,我们建筑师要重新思考所遇到的机遇、挑战,并进行自我定义。”薛峰表示,建筑师一定要拥有“艺术家的审美,科学家的思维”。
2017年,北京大兴机场南航运控指挥中心项目进入了关键工期阶段。作为项目负责人,薛峰一边组织设计,一边进行技术攻关,高效率、高标准完成了亚洲最大航运指挥中心的设计工作,航空枢纽3C运控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航运调度和签派安全效率提高了1倍,项目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薛峰还构建了设计建造全程统筹正向整合设计技术体系,解决了建筑复杂系统的价值判断、科学适配和前馈推演技术难题,所形成的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3项。主编国家标准、标准图集和团体标准7部。
紧跟新场景需求 提出人性化方案
面对重大而迫切的未来老龄社会需求,薛峰提出公共场所融合适配“服务设计”模式,研究老年人和残疾人在机场、高铁、住区等不同场所的分类需求。
他认为,携老带幼出行是当前的群众难事,未来的“服务新场景”或可通过手机扫码,提前预约站场智能机器人,承接“代人”服务、支持导航助行,同时机器人也能呼唤各类设施协同服务,让群众的出行更加方便舒适。“可以让智能机器人技术帮助实现‘1+N’,即一对夫妇可携多位老人和孩子方便出行的人性化方案。”薛峰说,未来以超高速网络、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让建筑师所创造的不仅仅是空间环境,还需要创新服务场景,带动助行机器人、无人驾驶慢行系统助行器、智能爬升机的产业发展。
在薛峰看来,只有服务设计与空间场景相适配,新场景需要的新技术才能真正带动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