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睹为快!追随设计师的脚步,探秘上音“音乐城堡”
红瓦屋顶、青铜冠顶、巴洛克式山花、希腊式凸窗、罗马式柱头……每一位路过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城堡”的市民,都会忍不住驻足观望,为其美貌惊叹。
历时两年的精心修缮,音乐城堡整装待发,即将对外开放,供市民预约参观。在此之前,歌唱家多明戈、钢琴家邓泰山等音乐大家都已先后在此踏足,做了最温暖的预热。
拆除围墙与街区融为一体,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园开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音乐城堡的开放属于其中的重要一环。讲座、沙龙、发布会、创作会议,以及和上音歌剧院的种种联动,都会在此此起彼伏地上演。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介绍,校园内共有6栋历史保护建筑,未来会逐步面向大众开放,“每一栋建筑都有自己的定位,希望市民今后可以在每一座大楼里都能遇见大师的身影。”
追随修缮设计师的脚步,我们走进修缮一新的音乐城堡,一睹为快。
音乐城堡的东立面 本文图片摄影:©️摄影师林山 LIN SHAN
恢复原貌,惊喜连连
这栋历经百年风霜的建筑建于1905-1911年,共计四层,由德国建筑事务所倍高洋行设计,是德国巴伐利亚风格的花园住宅。
“‘音乐城堡’最早是为德国侨民所造,一战后德侨回国,这栋花园住宅由上海滩金融家席聚星接手。”参与修缮工作的设计师胡小华介绍。
二层的多功能厅,曾是上音图书馆的阅览室
1958年后,建筑被划进上海音乐学院,七八十年代曾主要作为图书馆使用。贺绿汀、丁善德、谭抒真、周小燕等老一辈上音人,都会定期来此看书读报阅杂志。青年廖昌永在读大学期间,也曾在此埋头苦读。
胡小华是建筑遗产保护专业出身,在保护性修缮工程中,她所在的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对建筑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精密调研,同时参考历史资料、历史图片,详解建筑的特点。深入理解建筑的历史背景,对于后续的修缮与保护至关重要。
二层的休息厅,恢复了拱形玻璃门,随处可见酒神元素
针对建筑的外立面、屋顶、门窗、墙面,设计师们在修旧如旧的同时,力求让建筑重焕光彩。而在对建筑内部进行勘查和修缮的过程中,设计师们惊喜连连。
例如,二层最具代表性的室内空间——休息厅。修缮前,休息厅与多功能厅之间被两道砖墙封堵,室内空间黯淡无光。依据历史照片和现状勘查,修缮设计恢复了休息厅南向的拱形玻璃门,阳光洒进来后,明媚、温暖、热烈的艺术氛围被唤醒。
二层的贵宾休息室,再现了红色玫瑰壁纸和椭圆花饰壁纸
同样,二层的贵宾休息室的墙面在去除层层装饰后,尘封多年的红色玫瑰壁纸和椭圆花饰壁纸,被意外揭露。
“墙面装饰有四五层,剥到最里面才发现有一层极薄且凹凸有致的壁纸。”胡小华说,红色玫瑰壁纸和椭圆花饰壁纸年代久远,已经风化,异常脆弱,无法使用,“于是我们对原有的壁纸‘复制’,进行风格性的展示,以延续历史的记忆。”
在二层的东展厅,设计师又惊喜地发现了被层层后期装饰覆盖的天花。天花上布满金色的玫瑰和绿色的藤蔓,呈现出生机盎然的瑰丽画卷,“音乐城堡里的天花装饰,类型多样。这是保留最完好的一幅天花,后来加建的层层装饰,反而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其受损。”
三层的木头窗,拆除了后期加装的木板
从二层到三层的木楼梯,曾被饰以红棕色面漆,修缮去除了后期涂层,恢复了木楼梯温暖、自然的材质与肌理。
三层的南面大阳台曾经加建一个玻璃阳光房,设计师们发现,有一整排精美的木头窗被木板紧紧包裹。木板被拆除后,木头窗“拨云见日”,空间贯通后的大阳台,光影婆娑,通透明亮。
“我们在现状勘查时会先用手去敲,如果是空心的,会用小锤子等工具剥开局部,再一层一层往里剥,一旦碰到最原始的那一层就停住。”胡小华介绍,拆卸工作都由工人手工进行,设计师们会给工人一个拆除的导则,以确保不破坏建筑中的历史原物,“从敲到剥再到拆,整个过程都进行得小心翼翼。”
二层到三层楼梯间的玻璃花窗,解开封印重见天日
酒神元素,贯穿城堡
色彩绚烂的玻璃花窗点亮了音乐城堡。城堡内共有15扇形态各异的玻璃花窗,在阳光的映射下美不胜收。
其中,二层通往三层的楼梯间,有6扇玻璃花窗曾被尘封在砖墙和白色石膏护墙板背后,解除“封印”后,重见天日。
“我们会逐一拆卸编号,先做评估,尽可能保留玻璃本身的材质和图样,局部破损的部分则选用色彩、肌理、透光相近的玻璃替换,让建筑的文化价值得到延续。”胡小华介绍,上海遍布历史建筑,玻璃花窗的修缮工艺十分成熟,相对于外地也潜伏着更多的能工巧匠。
玻璃花窗的纹样以果木花鸟为主。弯曲的藤蔓、纤细的树枝、婀娜的花卉、饱满的鸟儿,歌颂着“春”的希望和“秋”的收获,一片生机勃勃,行走其中是说不出的愉悦——这与酒神狄俄尼索斯所象征的收获、繁荣与新生相呼应。
从室内的门套、柱式、天花,再到室外的塔楼雕饰,酒神元素贯穿着音乐城堡,俯拾即是,暗示着整座建筑的装饰基调。
“我们做过一个大胆的猜测,酒神元素可能和德国建筑设计师爱喝酒有关,也可能因为酒神代表丰收和新生。”胡小华笑说。
二层的东展厅,保留着建筑内最完好的天花,室内颜色参考了德国总会
赤陶色、灰蓝色、雪松棕色,这是音乐城堡室内空间的主要颜色,在颜色的考证上,设计师们主要参考了倍高洋行在上海设计的另一栋德式建筑——德国总会。
1907年建于外滩的德国总会,是上海第一座德国巴伐利亚风格建筑。1934年为建造外滩中国银行大楼,该建筑被拆除,但留下了不少历史资料和历史照片。
音乐城堡和德国总会的风格整体相近。“音乐城堡没有留下最原始的室内照片,就算有也是黑白的,看不出具体的颜色。”胡小华说,有一篇文章专门提到,德国总会的室内用到了赤陶色、灰蓝色、雪松棕色,“我们参照德国总会的室内颜色,来给音乐城堡的内部进行配色,以尽量接近历史。”
二层的门厅,木质的壁炉映入眼帘
漫步音乐城堡会发现,不少木窗扇和柱式上可以看到钉眼、虫眼,那些历史遗留的沧桑痕迹,被保留了下来。音乐城堡还随处可见木质的壁炉,每一个壁炉都配有不同纹样、不同颜色的马赛克小砖,砖上因为时光沉淀的裂纹同样清晰可见。
一战后,随着德国贸易、德国侨民逐渐淡出上海,德式风格成为上海近代建筑风格图谱中的“惊鸿一瞥”。如今,历久弥新的音乐城堡,已经成为上海最摩登的文化地标。
“历史原物如何保留、如何使用,这是历史建筑在修缮时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思考的核心。”针对历史建筑的修缮,设计师们遵循三个原则:历史性、文献性、时代性。
“历史性,即展现历史的风貌、展现历史的故事,这是最基本的原则;文献性,即对建筑的风格、元素、特点等进行严格‘考古’;时代性,即把现代生活方式融入历史建筑,比如增加空调、改善照明,提升历史建筑的舒适性,让其被更多现代人看见、使用、共享。”胡小华强调,保护历史风貌始终是最大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