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自由建筑报道

人民城市导向的城市景观与生态策略:2021年上海风景园林先锋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1-06-02编辑:未知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城市更新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多样化的城市更新策略对于提高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上海风景园林先锋论坛系列论坛(第一期)5月22日举行,以“人民城市导向的城市景观与生态策略” 主题,设“城市景观”组与“生态策略”组,由六位先锋景观设计师分别围绕“城市更新中宜居空间赋能以及景观设计新动向”以及“韧性景观:重新连接人和自然”两项主题进行了大会报告,同时邀请了多位相关资深专家参与主题点评与讨论。

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协办。参会人数超过200人,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展开,除主会场外,在腾讯、哔哩哔哩、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五新科技、小鹅通、斗鱼等线上平台进行直播。

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城市更新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多样化的城市更新策略对于提高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次论坛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六位先锋设计师通过分享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实践经验回顾与心得体会,与多位资深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了城市更新策略的发展方向。

在“城市景观组”论坛中,三位先锋设计师以城市更新与宜居空间赋能探索为主题,基于对许多建成较早的景观项目了空间改造的研究和建设经验,从不同角度对城市更新中宜居空间赋能以及景观设计新动向问题进行了分享。Lab D+H 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导师李中伟以近百年高龄的黑石公寓及其公共空间的保护性修缮为例,介绍了如何以上海原生植物打造出里弄夹缝中的多维空间景观界面,实现新老建筑与社群文化的共生。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讲师张洋结合北京G·PARK能量公园等智慧化实践案例,从公众行为方式视角,讲述了如何探索数字技术如何激发城市空间活力,赋能不同类型的城市景观场景。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国锋基于存量型城市设计,分享了上海滨江贯通项目如何力求把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从生产岸线已逐步置换为生活岸线,坚持贯彻“还江于民”,让广大市民共享浦江两岸改革开放建设成果。

在“生态策略组”中,三位设计师将目光聚焦于韧性景观在重新连接人与自然中所发挥的作用。所谓韧性景观,旨在为洪涝、干旱、以及生物多样性缺失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建立一个健康、有韧性的、可持续的景观空间载体,以满足城市生活的多方面需求,与当下“人民城市”建设的诉求不谋而合。三位先锋设计师分别从重庆“两江四岸”,大理洱海,“上海之鱼”等实践案例中,共同分享“人民城市”语境下对韧性景观的理解。

迈柏(上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导师余畅介绍了MYP迈柏在重庆“两江四岸”之九龙外滩规划设计中,如何以“重回长江”为愿景,通过“三道”、“桥梯驿”系统和消落带治理等策略重塑长江北岸景观系统的整体性,打造一条世界级“韧性城市”的滨水带的经验。华建集团园林景观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导师杨凌晨回顾了大理洱海生态廊道建设中以保护和提升入湖水质为规划设计的核心的思路的湖滨缓冲带景观设计实践经验。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程师姜娟着重介绍了基于十四五规划“人水和谐”的基本要求,在城市“人工湖”的生态实践中如何保证水域生态格局的连通性、生物通道的连续性、景观层次的整体性,形成人水和谐的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