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自由建筑报道

“森林+生态+文化”共推江西做好“显山露水”大文章

发布时间:2019-07-18编辑:未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近日,记者随2019“中国森林旅游美景推广计划”首站走进江西省资溪县、鹰潭市、德兴市、景德镇等地调研采访,群山滴翠,入眼皆是美景。深刻感受到江西各地利用自然山水森林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壮大“美丽经济”,生态文明理念已深入每一个人心底,越来越多的群众从生态旅游中获得红利,正多措并举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在遥感卫星拍摄的地貌图片上,江西是中国版图上最绿的省份之一。全省林地面积1.61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4.2%;森林面积1.53亿亩,活立木蓄积量5.7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3.1%,居全国第二。目前全省森林公园182处,其中国家级50处、省级120处、市县级12处;自然保护区190处;湿地公园99处。

近三年来,江西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本”、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方面精准发力,取得了新成效。江西省坚定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以森林公园等重点区域为依托,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资源,推进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目前,所到之地鹰潭市、资溪县已成功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县”。

全域森林旅游升温 “生态美”与“百姓富”共进

炎炎盛夏正是江西森林旅游的旺季。此时在上清国家森林公园圣泉山景区,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正沉浸在总落差达158米、全球首创4D全息投影漂流的魔幻意境带来的激情澎湃中。峡谷的自然风光将游客带到一幅幅两岸摇翠、鲜花盛开的世外桃源风景画中。而在因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的瑶里(古名“窑里”)古镇,游客住进空气清新、山水秀美的明清古建筑老房子里,看过千年樟群、原始森林、峡谷瀑布,便漫步在青石铺就的徽州古道,看村民在河边洗衣,看农夫撑伞赶牛,跑去手工制坯作坊体验古朴而深远的瓷器文化。

资溪县已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大觉山5A景区为龙头,建成或规划在建的主要有“四旅十景”,“四旅”是指“激情之旅、真相之旅、体验之旅、探秘之旅”。“十景”是指“山水园林溪,龙虎瀑竹村”十大精品景区。山,是指大觉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水,是法水森林温泉;园,是指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林,是马头山原始森林;溪,是大觉溪江西省首个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龙,是九龙湖;虎,是华南虎繁育基地;瀑,是指方家山瀑布群;竹,是指竹海游;村,真相乡村省5A级乡村旅游点。

乡村旅游一个是以乌石镇(陈坊村、草坪村、新月村、长源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株溪林场、陈坊林场、石峡林场和石峡乡等乡(镇、场),精心打造规划面积约3万亩的真相乡村景观带;另一个是穿越石磨坊酒吧街、火车吧美食广场等主题场所的大觉溪田园风光带,延绵7.3公里的景观绿道。行走其间,不仅可以感受秀美的田园风光,还有古朴的风土人情。乡村旅游让游客在感受农田风景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地方独有的文化特色,比如新月畲族村的畲家饭、畲族特色民居楼、畲族文化活动等。

以上这些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都是围绕生态这个主题来打造,都是围绕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来做文章。资溪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黄智迅说:“你只要一踏进我们资溪,就会发现这里的绿不一样,它绿得很厚重。”2019年1-5月,全县接待游客221.7万人,同比增长10.3%,实现旅游总收入13.69亿元,同比增长10.4%。

“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发展”,始终是资溪县坚定的发展战略。向生态要效益,资溪独辟“绿”径。“森林旅游是我们的首位产业,面包产业是我们的主导产业,我县高度重视两个产业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将资溪旅游的总体形象定位为‘面包之乡、纯净资溪’。”黄智迅说,资溪4万多人的面包创业大军,1600家门店,资溪面包最大的贡献就是再穷再难大家也不去砍林子,保护了这片森林,还谋求了绿色发展。资溪被称为“中国面包故乡”,水和空气是决定面包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纯净的自然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资溪已连续四届举行了“中国资溪面包文化节”,每年举办资溪面包论坛峰会、面包技能大赛。

鹰潭市通过地方和省两级财政进行贴息补偿,鼓励经营管理主体以资源入股、租赁、委托等多种合作方式参与经营管理,引导“森林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通过大力引导和培育森林旅游龙头企业,着力打造森林旅游精品基地和示范基地,引导推动龙头企业与当地林农建立健全利益连结机制。鼓励林农利用承包林地发展直接为森林旅游服务的种植业、养殖业,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食品、果品、茶叶、药材等商品和富有文化创意的森林旅游纪念品,大力推进森林旅游全域发展,实现森林旅游成果全民共享。

制度创新 守护“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大自然馈赠了一个满眼绿色、空气清晰、水质清澈、物种丰富的生态王国给江西人民,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但在这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过程中,当地干部群众有过痛苦,有过困惑,也有过彷徨……但他们最终将“生态资本”转化成“富民资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过去的资溪以发电厂、造纸厂、农药厂、化工厂为主要产业,总体税收高,却对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2002年,资溪在全省所有县区中第一个做出了“生态立县”的决策,先后关闭了农药厂、造纸厂、化工厂,关停了180多家石材厂,县乡财政每年减收超过亿元,这个财政收入仅6亿多元的山区小县,婉拒的工业污染项目近百个。

资源如何变资本?“美丽”如何成生产力?在困惑中,资溪在大山深处闯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新路:以化工、石材、天然林加工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被彻底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森林旅游,农产品食品加工,有机农业为代表的绿色产业。黄智迅说,作为生态大县,资溪的优势在生态,特色在生态,出路也在生态。2003年,全省第一部“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制”在资溪实施。2005年,资溪把“生态立县”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选定在领导干部“生态审计”上,责任明确分管到领导个人上,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审计办法》,对各单位和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实行“生态审计”,将森林覆盖率、水质标准、空气负氧离子等38项指标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山长制”,创新落实“林长+警长”生态综合执法机制。

近年来,像资溪这样,在招商引资中更加注重生态考量的发展思路源于江西省出台的系列“绿色指挥棒”。江西省率先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真正变生态环保“软要求”为“硬约束”,严格的生态考核保护了独好的江西风景。

浮梁县林业局局长李勇说,浮梁县自2018年4月在江西省率先实行“林长制”森林资源目标管理工作,形成总林长领导下的部门协同、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重点建立了林长制“三大体系”:一是县、乡、村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将浮梁县森林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大林区,由5位副县长担任林区长分别负责一个林区担任林区长,目前全县共有县级林长8名、乡级林长85名、村级林长285名。二是三林源头管理责任体系。全县设村森林资源监管员150名。三是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在全县聘用专职护林员340名(其中生态护林员100名),按照网格化布局和“六个一”即:一张责任区域分布图、一块岗位公示栏、一套护林员管理制度、一块管护责任牌、一套统一的服装、一本巡山日记的标准对全县护林员进行规范化管理。

守望文化记忆 留住美丽乡愁

记者采访所到之处发现,生态文明被写入村规民约,已成为村民的自律,生态文化深入人心,成为江西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一种自觉。在新月畲族村有很多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有其他村的村民要来新月村后龙山上砍树,村里男女老少自发去道路上拦着,禁止对树木的砍伐。后来,村民自发成立了护林小组,山上只存在自然死掉的树,不存在被砍的树。

“村民是自发地想保护这片森林,像保护自己的家一样。” 村党支部书记兰秀林说,我们老百姓积极性都很高,生态保护都是自主的,大家都说谁要敢砍树,就杀谁家的猪,给村民们分。你看我们这村子干净,都是村民自发的去打扫,去保护卫生。我们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保持原生态。

现在畲乡村里建起了畲族村史馆,成立武术表演队、青年山歌队等,还打造每年一届的“八月初一”畲族文化节,畲歌畲舞《凤凰迎宾》《禾杆舞》等畲族文化精品的演出以及上刀山、下火海等畲族最具代表的非遗项目……精彩绝伦的表演让成千上万的宾朋大饱眼福、叹为观止。

而在瑶里古镇,无需寻觅,随处可见小桥流水、飞檐翘角,盛夏时节,荷花竞相绽放,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交相辉映,一派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堪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镇典范。

瑶里森林旅游以“红色、灰色、白色、绿色”四色资源融合发展。其中红色是红色革命历史,有再现革命斗争历史的陈毅旧居、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红军游击队驻址。灰色是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数百幢明清徽派古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掩映在青山绿水中。有展示徽派“三雕”艺术的狮冈胜览、程氏宗祠;有展现封建家族礼仪思想的进士第;有印证往日繁华景象的明清商业街、徽州古道商道。白色是瑶里特产瓷器,瑶里高岭山是闻名世界的陶瓷圣地,是世界高岭土矿物的命名地,现遗存古矿坑127条,古窑址67座、水碓149乘、古作坊600处、古码头100个。依稀可辨的古窑址、古作坊无不透着古风古韵。绿色是丰富的森林资源。游客只要来一趟瑶里,便能感受到清新的自然生态环境,亲身体验陶瓷生产制作,聆听当地红色文化历史以及欣赏木雕黛瓦的古建筑魅力。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守护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江西的目标是到2020年,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让江西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实现居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