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伙拿下设计界“奥斯卡” 看他如何“导演”空间
发布时间:2018-07-20编辑:未知
华龙网7月19日0时讯(记者 周晓雪 林楠 刘嵩)他曾经因为章子怡一张艺术照上搭配的围巾飘扬弧度,突发灵感,为一家专卖店做了水波纹线条的设计;也曾因为朋友撕面膜一瞬间的飘逸感,迸发出为一家大型和牛展示馆设计造型的念头。在设计行业沉淀了16年,室内设计师周令一举为重庆捧回了三个国际设计大奖,都是重庆室内设计史上的“零突破”。与其说是设计师,他觉得自己更像是空间的“导演”。如何“导戏”?跟随他进入一个不一样的设计世界吧。
记者手记:“美丽的材质终会褪去,但空间的概念会永存。”这是周令对于设计的理解,也是他对于生活的理解。
信心:把挑战当礼物的他 拿下欧洲设计界“奥斯卡”
4.8米的层高,2100平米的空间,四周没有窗户,采光成了最大问题,一根根错落无序的水泥柱矗立其中,破坏着空间的布局……
“要设计一个特别不同的空间!”2016年底,业主方找了好几位室内设计师,几乎每个人都对这个要求皱了皱眉头,只有周令兴奋不已,这对于喜欢玩结构的他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礼物。
这个位于一楼的办公空间,前身是一个卡丁车俱乐部,漆黑黯淡,给人一种压抑感。周令置身其中,用他的“3D眼睛”,“看到”另外一番敞亮的景象。
他立马“化身”成一个消费者,浸入空间去感受。走进大厅,弧形的雕塑和空间构建结合,黑白两色的色彩对比冲击,墙壁上的公司名字简单却有力,一下调动了他的情绪,“这个地方看起来‘高大上’,会不会价格很贵?”
紧接着,他穿过大厅来到延伸出的弧形通道,两旁,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办公区域随着弧形通道延展开来。这条通道很长,行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为他大致介绍了公司的装修业务,他听了听,觉得价格比看起来便宜多了,心里有些窃喜,于是情绪慢慢平复。
通道的尽头是洽谈区,这时候,要签单了。周令坐在高高的座椅上,望着四周落地的玻璃隔断,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一扫刚进门时的忐忑,于是签单时也更加自信果断了。
周令为这个作品取名《素色思维》。他只用了黑白两色,整个空间未来科技感十足,让人想象不到这是一个装饰公司办公室。业主方听了周令的构思,原本需要三四个讨论回合,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拍板决定了。
“空间设计必须要有节奏和思维,这种节奏会引导进入空间的体验者思维的跳跃。”周令从来就觉得,“装饰”和“装修”是两码事。但目前,大多数人对于“装修”的概念还停留在“搭配产品”,也就是所谓的软装。
设计之初,当其他设计师想着如何用软装去布置空间的时候,周令则更多地思考,如何创造一种人与空间的关系,让空间体态折射出来的力量。不少设计师想方设法去隐藏水泥柱时,他却着眼整个空间的布局,想着如何让水泥柱与整体空间有机结合。
与其说是设计师,周令更觉得自己像一个“空间的导演”,进入一个空间里,他就拥有了绝对的控场能力。除了对于空间的设计规划,连灯光、雕塑等元素,都要为空间整体性服务。
比如在《素色思维》的设计中,灯光设计师将原本冷调的空间加上三千色温的光源后,变得异常奇怪,不断沟通协调下,才让灯光融入到了整体设计的调性之中。
也正是这个设计,让周令拿下了2018年的意大利A’Design Award银奖。这个奖项目前是世界上最大型最综合的全球性设计比赛,被誉为“欧洲设计界奥斯卡”,也是重庆历史上获得的第一个室内设计国际顶级大奖。
紧接着,好消息又不断传来,《素色思维》接连获得美国IDA国际设计大奖和与德国国家设计奖German Design Award提名奖,又为重庆室内设计界捧回了两个沉甸甸的国际顶尖奖项。奖杯和奖状被他像宝贝一样珍藏在家。
决心: 用16年的沉淀 挣“重庆设计师”一个名
重庆不乏优秀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名气,偶尔也在亚太地区崭露头角,但是却很少有人把目光瞄向国际行业领域。
在这之前,周令总觉得那些国际大奖“高不可攀”,之所以冒出去申报的念头,用他的话来讲,就是“受了刺激试一下”。
2015年,周令在广州参加一个全国性的设计活动时,跟几位设计师闲聊。“你们重庆设计圈在全国排名还是挺靠前的,但是有没有国际大奖?”周令想了一下,好像确实没有。
当时的气氛有些尴尬,周令的内心更是受到了“暴击”。于是,从那一刻起,他心里暗暗“斗气”,一定要为重庆设计圈拿一个国际大奖。
对于设计门外汉来说,这样的设计听起来有些“烧脑”,光是去想象就要费些功夫。周令却笑了笑,淡淡地说“就是突然一现的灵感”。而这个灵感突现的1秒钟,是背后16年的沉淀。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周令所在的学校重庆建筑大学更偏重于建筑设计,但周令却对室内设计更具兴趣,而且很“偏科”。
在这之前,周令只是对室内设计杂志比较关注,真正确定要走这条路,源于大一暑假的一趟旅行。在澳门,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令他流连,雕刻精细的图案令他惊喜。而且这些图案不是凭空而来,还包含着不同文化的解读,这让他彻底颠覆,“原来设计还能这么玩?”。
彼时的重庆,正流行着用护墙板、圆拱门和鹅黄色的家具,所有家庭都像是“复刻版”。在周令看来,这些都“low得不行”。
于是,走上了室内设计这条路。他觉得,往小了说,是为了改变“看不惯”的设计;往大了说,就是想“拯救”重庆人的审美。
2002年,周令进入了设计圈,第一年就拿到了重庆第一届设计奖,但他始终觉得自己是“运气居多”。后来一直沉下来坚持去设计每一个独特的空间。他总是念着一句话,“美丽的材质终会褪去,但空间的概念会永存”。
周令对于室内设计的理解,正好与国际室内设计类大奖的评选思路所契合。国际上关于室内设计的评判标准,更着重于空间和结构上的设计,而不仅仅是软装与材质。
这让周令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也决定再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一点。
“野心”:携手更多重庆设计师 一起迈向国际
日积月累地观察生活细节,成为周令的职业习惯。在生活中,他总是会不自觉地“发呆”,角落里不起眼的小物件、或者生活中的小细节,都能成为他设计的灵感。
他曾经因为章子怡一张艺术照上搭配的围巾飘扬弧度,突发灵感,为一家专卖店做了水波纹线条的设计;也曾因为朋友撕面膜一瞬间的飘逸感,迸发出为一家大型和牛展示馆设计造型的念头。
打响了重庆室内设计界迈向国际的第一枪,不仅周令自己格外兴奋,这在整个重庆设计界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人们对他称许,说这是他的功劳。但在去年重庆设计师俱乐部年会上,他很诚恳地对着台下的人说,一个城市的设计发展,不可能只靠他一个人。如果今天这个奖,能够激发更多的设计师跟他一起迈向国际,那这个奖才有意义。
最近,又到了几个国际设计大奖报奖的时候,周令特别忙,采访间隙电话一直不断,办公室经常凌晨两三点才熄灯。
除了手上堆满的工作,他还身兼不少设计师的“军师”,向他们传授报奖的经验,帮他们分析作品的优势,不少成都的设计师都前来“取经”。
“今年热闹了,重庆光我知道的就有好几个报奖的,我自己也有一个作品准备报奖。”说这话的时候,周令脸上满是开心,没有一丝竞争的担心。
在设计界沉淀了16年,周令相信一句话——没有靠100%努力就能成功的设计师,只有靠1%天赋+99%努力成功的设计师。
周令说,现在,重庆的设计师其实已经达到国际的设计水平,可以在一个水平线上比试,这也是很好的一个发展方向。他也希望重庆更多设计师能够一起,传递重庆设计力量。
问及对于未来的规划,周令坦言没想太多。“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与更多优秀的设计师一起前行,为这座城市做点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