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生态方案出炉 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发布时间:2017-12-01编辑:未知
《惠州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出台,该方案提出,从构建绿色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建立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构建安全的生态格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社会风尚等7项主要任务着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东时记者梳理《方案》发现,该方案明确了不少新思路、新举措,惠州市将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着力推动建立GDP与GEP双核算;惠州市还将健全政绩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
到2020年新建绿色建筑占八成以上
根据《方案》,惠州市将突出主体功能区规划引领,完善财政、产业、投资、人口流动、建设用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政策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县(区)落实主体功能定位,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四规合一”“多规融合”。到2020年,全市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11.1%左右。
同时,惠州市将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全面推进绿色城镇化,加强城市立体绿化,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统筹建设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加强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管理,杜绝大拆大建。到2020年,新建绿色建筑占全市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8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市将加快编制村庄规划,实现全市行政村村庄规划全覆盖。大力开展“美丽乡村——— 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构建优美宜居生态家园。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自然村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市将构建以生态网架为支撑的生态安全体系,加快形成“一带、一廊、三区、三核”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力争到2020年,湿地公园数量达到11处,全市危险废物100%得到安全处理,建成30个自然保护区。
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
一座城市要实现绿色化发展,产业绿色化是关键一环。
《方案》提出,惠州市将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汽车与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产业,构建“2+2+N”现代产业新体系。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加快节能环保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40%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以上。
惠州市还将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平台体系,加快建设潼湖生态智慧区,全力推进科技金融新城和国际合作产业园两个起步区建设。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壮大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4%。
节能环保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惠州市在这方面也有新动作。《方案》提出,惠州市将落实国家节能环保产业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多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推动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推进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源、沼气、浅层地温能、海洋能等应用,发展分布式能源。
此外,惠州市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优化运输方式,推广节能与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发展甩挂运输和水运;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公共服务领域每年新增或更新车辆选用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纯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30%。
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对排污企业来说,今后的管理将越来越严格。
东时记者梳理《方案》发现,惠州市将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违法排放污染物、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要依法查封扣押排放污染物的设施设备。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
《方案》提出,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惠州市将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实行终身追责,不得转任重要职务或提拔使用,已经调离的也要问责。
如今,探索GDP和GEP双核算,已经成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内容。GEP(GrossEcosystemProduct)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地域或流域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所提供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总和。根据方案,惠州市将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着力推动建立GDP与GEP双核算模式。
同时,惠州市将加快推进对能源、矿产资源、水、大气、森林、林地、湿地、海洋和水土流失、土壤环境、地质环境、温室气体等的统计监测核算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在线监测体系建设。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亮点
1 一带、一廊、三区、三核
《方案》提出,构建以生态网架为支撑的生态安全体系,加快形成“一带、一廊、三区、三核”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
●一带:构建惠州南部近海水域蓝色
海岸带,打造能够提供海洋资源、气候调节和减缓温室效应、营造优美海洋景观的重要生态区域。
●一廊:构建由东江及其支流西枝
江、淡水河等组成的市域生态水网廊道,确保惠州以及深圳、香港、东莞的饮用水安全。
●三区:构建坪天嶂、莲花山脉东部
生态控制区、罗浮山—九连山生态控制区和稔平半岛生态控制区等南北部生态屏障,有效保障惠州市生态安全和质量。
●三核:推进象头山—梅花山中部生
态绿核建设,打造能够有效缓解热岛效应、涵养水源的重要城市森林;推进白云嶂和铁炉嶂南部生态绿核建设,打造城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
2 “六大行动”
《方案》提出,大力开展绿色城乡“六大行动”,全面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
●“护蓝”行动
实施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重点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的防治,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在全国大中城市先进行列。到2020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比例达97.5%以上。
●“清水”行动
全面贯彻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底前全面实行河长制,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到2020年底,完成流经县城(含大亚湾、仲恺中心区)的主要城镇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不黑不臭。
●“净土”行动
加强土壤保护和污染防控,按照珠江三角洲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具体方案,继续开展受污染耕地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到2020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达82%。
●“碧海”行动
加强海洋环境治理、海域海岛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红树林等滨海湿地修复和“生态岛礁”修复工程,建设美丽海湾,到2020年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达95%以上。建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到2020年全市整治修复海岸线长度大于47公里。
●“增绿”行动
加快实施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市级东江水源地、市域道路“两改造两提升”、沿海防护林等三大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森林蓄积量达3713.6万立方米,全市森林公园达94个。
●“低碳”行动
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限制过度包装。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倡导绿色生活和休闲模式,严格限制发展高耗能、高耗水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