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新闻 > 正文
自由建筑报道

专访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赵仕兴:建筑抗震设计为何如此重要?

发布时间:2022-09-14编辑:创始人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此次地震有感范围广、震感强度大,除四川省外,重庆市、云南省、陕西省、贵州省等多省均有震感报告。而据当地居民反映,震中附近多地出现建筑物倒塌、受损、墙体开裂、家具位移等情况。

国内外震例表明,在绝大多数地震中,建筑物倒塌和破坏是地震中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可以说,建筑承托着万千生命之重,而一个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强弱,往往在设计阶段就已决定。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覆盖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审查(含抗震审查)、验收、工程质量安全检查等环节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体系。但同时也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未得到严格执行等。

如何提升建筑抗震能力,让人们住得更安全?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称“NBD”)专访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仕兴,从专业角度解读我国建筑抗震技术发展进程及现状,并据此给出相关提升建议。

农村建筑普遍抗震性能较差

NBD:结合历史经验和专业角度来看,为什么建筑抗震设计很重要?

赵仕兴:了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地震灾害有一个基本认识。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的危害是最大的,在20世纪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所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地震具有突然性,基本无法预测,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同时地震往往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如1923年东京7.9级大地震引起的城市大火、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9.3级地震引起印度洋海啸,从而进一步加重危害。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相关统计,全世界约35%的7级以上大陆地震发生在中国。从我国地震带分布情况看,除了东部的台湾以外,其他基本都集中在西部,比如云南、四川、西藏、新疆、甘肃等省份。新疆和西藏地广人稀,四川和云南人口较稠密,地震带来的损失会更大,地形地貌更复杂,救灾难度也更大。所以,四川的防震减灾形势非常严峻,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历史上的一些大地震中,农村基本上是房屋倒塌率最高、也是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原因就在于农村的建筑基本都没有经过专业抗震设计,施工也不规范,抗震性能差。

一般来讲,只要是正规设计、正规施工的建筑,其抗震能力在设计阶段就已基本决定。抗震设计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房屋在地震中的表现。相信随着我国对抗震防灾工作越来越重视,抗震设计水平越来越先进,地震带来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小。

NBD: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经历了几次调整?现行标准主要有哪些内容?

赵仕兴:抗震设计是一门结合了数学、力学、材料学等专业的工程学科,因其内容复杂、专业要求高且对建筑安全性影响大,是结构工程师大学时期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最重要的一部技术标准,也是结构工程师人手必备的专业技术规范。

从历史进程来看,自1978年第一版规范正式实施以来,先后经历1989年、2001年、2010年几次调整更新,基本在十年左右就有一次比较大的修订。总体来说,随着我们对地震灾害经验教训的积累和专业研究的不断深入,抗震设计规范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科学。

就内容而言,该规范涵盖了全国各地区各类建筑抗震设防标准、设计方法和抗震设计的具体规定。在此基础上,一些地方还会编制自己的一套标准,但前提是不能低于国家标准。

一栋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一般包含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两方面。全国各地抗震设防烈度在该规范或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有明确规定,全国均为抗震设防区,最低为6度、最高为9度,设防烈度每高1度,地震作用就提高1倍。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则依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震后的损失程度等依次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特殊设防类要求最高,适度设防类要求最低,其中标准设防类占绝大多数,重点设防次之。我们常见的住宅和办公楼一般都是标准设防类,幼儿园、学校、医院、养老院、大型商场等为重点设防类。

社会抗震防灾意识应进一步提升

NBD:现有建筑抗震技术主要有哪些?这些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何?

赵仕兴:抗震技术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传统抗震技术,简单讲就是通过“硬碰硬”的方式来抵抗地震作用,也是目前全世界采用最普遍的技术,设计和施工相对简单,一般情况下,成本也较低。另一种是减震或隔震技术,采用“以柔克刚”的原理让地震作用变小,设计、施工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成本也要高些。

目前减震或隔震技术是行业公认的最有效、最先进的抗震技术。一个典型例子是成都市郫都一中第三教学楼,上世纪九十年代设计,砌体结构,楼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措施均为7度,不能满足现行技术标准的要求。我们团队在接手该项目进行改造加固设计时,在传统抗震加固方案和隔震加固方案中反复研究,最后采用了隔震加固方案。这也是成都市首个自行设计的砌体结构隔震加固建筑。

不过,由于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等原因,目前减震或隔震技术推广效果并不好。去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作为1949年以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且明确具体抗震技术的首个专门行政法规,对两区、八大类建筑(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提出明确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

《条例》发布后,采用减隔震技术的项目越来越多,但总体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

NBD:您之前提到,农村地区的建筑大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抗震设计,导致地震发生后建筑倒塌率高、损失严重。住建部相关负责人也曾指出,一些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未得到严格执行。对此,您有何建议?

赵仕兴:目前来看,城镇建筑的抗震设计还是比较规范的,最难的还是农村地区的自建房。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加大对农民自建房给予资金、抗震技术、政策等支持,加强监督和引导;第二点,还是要努力提高农民自身的抗震防灾意识。

NBD:除此之外,我们在建筑抗震方面还有哪些改进空间?

赵仕兴:首要的还是意识需要提升。无论政府部门、行业机构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进一步提高抗震防灾意识,我们目前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只有整个社会都关注了,我们的建筑安全才会真正得到提升。我们经常说安全第一,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把安全放在首位,反而更关注“好不好看”,或者“省不省钱”,希望我们至少能够内在和外在并重吧。

其次,应尊重技术、尊重专业。技术上的事情,就应该由内行说了算,由技术人员说了算,由专家说了算,他们应该有很大的话语权,希望少些外部干预。

最后,应该加大对新技术的支持力度。比如云南等地近年来大力推广减震隔震技术的效果很好,相关经验也可供其他省份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