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新闻 > 正文
自由建筑报道

发挥场域建设效应 推进洛阳都市圈建设 ——访洛阳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区域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陈少乐

发布时间:2020-12-02编辑:未知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启动洛阳都市圈建设之际,市委书记李亚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研讨交流会上指出,要一手抓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一手抓场域载体这个“强磁场”,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加快汇聚。

  “场域”这个新提法,蕴含着我们务实推进洛阳都市圈和现代化强市建设的新思路、新变化,明晰了抓实抓细洛阳都市圈建设的新路径、新抓手。本报今起开设《营造场域强磁场发力洛阳都市圈》栏目,专访部分专家学者和市直有关部门、县(市)区负责人,就如何抓好场域载体这个“强磁场”、推进洛阳都市圈建设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作为集聚要素的磁石、城市进阶的阶梯、彰显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生态,场域载体建设必将成为我市推进都市圈建设的重中之重。

  昨日,记者采访了参与《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编制的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洛阳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区域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陈少乐,就“场域”对洛阳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解读。

  场域是社会学的重要概念

  陈少乐表示,场域是社会学的重要概念,总体是指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会根据实际和可能、历史和现实进行变化,本身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社会空间。当前,随着中国进入“都市圈化”时代,各个都市圈通过社会、政治、经济三大资本要素的有机强化、叠加与融通、整合,形成都市圈内各城市间的复合共生关系,其具体表现就是一个个场域。

  在都市圈建设中,场域是载体和平台,又不仅仅是载体和平台。通过都市圈场域空间积聚和扩散形成都市圈内生动力,能够提升“圈域归属感”,形成区域广泛认可的“最大公约情愫”,例如,提到上海,令人想到开放、金融和现代化;提到杭州,就是创新、婉约和江南……这种“归属感”能够进一步放大场域聚集效应,使其吸引更多发展要素,不断为当地及周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等赋能,最终加速形成一个个具有独特优势和魅力的都市圈。

   场域是加快思想解放的“助推器”

  近日,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充分体现了对洛阳发展的支持,标志着洛阳都市圈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陈少乐认为,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是省委省政府打造“双引擎”、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日益清晰,未来城市的竞争一定是区域的竞争,更是场域的竞争。新时期的洛阳都市圈建设,要通过加快思想解放,持续深化拓展场域概念,推进都市圈“三区一枢纽一基地”建设,加快资源要素聚集。

  持续深化拓展都市圈场域概念,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照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深刻领会“都市圈、城市群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把握洛阳都市圈建设的重要背景;依据“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把握洛阳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方向;体会“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把握洛阳都市圈建设的重要遵循。

  在具体实践中,要放眼全局,跳出洛阳看洛阳,加快洛阳、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产业共链共促、文旅共生共融、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要厚植发展新优势,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塑造奋勇争先场域。

  场域是促进资源整合的“育种机”

  “在此前进行的洛阳都市圈规划编制调研中,济源、三门峡、平顶山等地居民对洛阳关注度极高,对于洛阳的归属感常常溢于言表。”陈少乐说。

  在具备共同情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发力场域建设,突破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最终形成圈域认同,是都市圈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

  陈少乐认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应该是不同场域的重叠与融合。洛阳、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五城市地脉相连,产业相容,人文相亲,与之相关的洛阳都市圈建设不是做简单的五城市场域叠加,而是在做好“硬件”互联互动的基础上,关注都市圈场域营造,寻找五城市场域之间可交流、可沟通的共同性与约定性,同时又能保持各自场域自身的自主性与独特性,从而实现“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在具体实践中,要突出“一河两山”生态特色,整合自然保护区、自然保留地等生态板块,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治理,扩大生态产品供给,塑造生态场域;突出文旅资源富集特色,整合区域文旅资源,叫响区域特色文旅品牌,塑造“一圈诗画山水,一地国脉春秋”的文旅场域;突出制造业和自主创新特色,协同建设共性创新平台,推进产业集群培育,共建“全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引领区”,塑造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先行示范场域。

  场域是实现区域复兴的“有力抓手”

  场域既可以实现同一时间坐标下的要素集聚,也可以以古鉴今,成为实现区域复兴的“有力抓手”。

  陈少乐建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市可以在都市圈建设上按照场域概念,加快文化再创造,深入研究丝路文化,挖掘石窟寺、“五大都城”等国际化交往元素。

  古代的洛阳都市圈人才辈出,科技创新灿若繁星,我市可以挖掘先秦“诸子百家”与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思想哲学的比较研究;挖掘东周礼制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关系;挖掘隋唐的文化与当代文创艺术的结合;挖掘河南府治理黄河与当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优秀经验……从而建立起贯通古今的场域载体,并依托洛阳都市圈场域的“国际基因”,进一步凝聚都市圈文化自主化建设的合力,塑造国际人文交往场域。(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