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现场】李荣启:未来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

2018-12-01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112 次

12月1日,2018第八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风景园林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李荣启发表名为“未来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的主题演讲,中国园林网现场报道。

李荣启: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嘉宾们,大家好,我非常高兴来到美丽的厦门市,在这里和大家相遇相识并共同探讨未来乡村与文化传承的问题,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未来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大家知道中华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其根脉在乡村,去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要振兴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战略提得非常及时,因为随着现代化迅猛推进,我国一些传统村落已经衰败下去了,村里边的年轻人都外出求学打工,留下的是老人和留守儿童,所以呈现出空心化、老人化。在这种情况下,乡村衰败的情况下,提出振兴乡村战略的决策可以说是党中央对未来乡村建设的高度重视。人是乡村建设的核心元素,乡村建设离不开村民,要把村民吸引回来节是要靠发展乡村特色的业态,比如现在最近很多地区,一个是建设特色小镇,有非特色小镇,艺术特色小镇,有康养特色小镇等等,还有建设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区等等,这样就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回来就业、创业,所以现在不少乡村有了人气。人们回来以后,村民追求的不仅仅是生活富裕,生态宜居,而且还追求过上幸福美满、快乐、充实的生活。而快乐、充实的生活离不开文化的享受,精神的享受,所以要不断的未来乡村村民们多种多样的文化需求就需要注重乡村文化空间的建构,就是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

所谓文化空间,也称为文化场所,是指可集中举行流行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而公共文化空间是指这一文化场所更具公共性、共享性,它是一个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文化连接起来的纽带和桥梁。公共文化空间的类型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一个是传统性,二是社会型,三是商业型。传统型包括寺院、道观,不管到西藏、云南、甘肃,恩只要是藏民集中的地方,绝大部分人都是藏传佛教的信奉者,那里村村有佛坛,寺庙非常集中,这里都是藏族民族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我们就应该保留这些场所。所有祠堂,在很多传统村落里都有自己的家族祠堂,甚至一个村落都有十几个,几十个祠堂。另外还有古街区、古戏台,建议大家到乐平市,被称作是中国规模庞大自然形成的中国古戏台博物馆,因为这样一个县级市中集中了明清时期古戏台有400多座,参观一下非常壮观,这些戏台就是当地民众演习看戏开展活动的场所。另外还有社会型的文化空间,比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体育馆,还有文化活动广场,商业型就是实体书店、应约听、影剧院、歌舞厅、网吧等,因为上个月中旬刚刚去雄安开了一次会,因为雄县县委书记告诉我,说雄县每星期都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古玩市场,可以来看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是村民文化活动、社交娱乐、信息沟通的主要场所,未来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影响着乡村的社会秩序、文明程度、文化认同、精神凤毛鸡群体归属感。

要实现未来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科学构建,本人认为主要应秉承以下三个设计理念及原则:第一,要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不只是单纯的物理空间,不是建几个建筑的事,构成的要素很多,包括建筑设施、人、文化活动、交往互动等诸多要素,在这些要素中,乡村民众是构成公共文化空间的核心要素,因为所构建的每一个文化场所都是源于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我们现在以及未来建构乡村的公共文化空间是建亲民场所,应该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建设每一个文化场馆都是老百姓喜欢去,乐于去的地方,要防止进行地标式的豪华建筑。因为现在我们国家对公共文化投入这块逐年增多,在硬件设施越建越强,即使是贫困县下去走走,有些体育馆、文化馆、博物馆都建得非常宏伟,甚至有的博物馆前的空场就能容纳一万人以上,像这种豪华地标式的建筑是资源上的浪费,地皮上的浪费,实际上当地没有那么多人去文化场所,空置率很高,维护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建造乡村文化空间应该符合实际,应该亲民、便民、惠民,而不是搞豪华地标建筑,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再有未来乡村公共文化场馆的建构,既要坚持合理、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符合本地村民的文化素又要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节能环保,努力营造舒适、活跃、互动,富有吸引力的空间氛围。

还有就是关于传统文化空间,前面讲的寺庙、祠堂等承载着民间信仰,是村民依托情感、慰籍心灵的民俗送长于,是一个村落特殊的文化标识,对这些原有的传统文化空间,应重视修缮和维护,使之保持原貌,修旧如故。像藏传佛教寺庙的一角很有特色,闽西上杭县的李氏大宗祠,为了记录最早进入闽西地区的人而建立的大宗祠,占地5600平米,里面有104件客房,而且有络绎不绝的李氏从国外回来祭拜自己的祖先。福建地区闽西连城县保存完好的传统古村落培田,宗祠祠堂有60多个,我们考察的时候老艺人给我们表现提线木偶。

坚持民族性、乡土性与当代性的原则是设计的设计原则。未来乡村的文化场馆构建,应把功能性和审美性结合起来,把民族性和当代性结合起来,场馆的建筑设计应凸显出独特的民族性、乡土性,既符合中华文化的特色和农村民众的审美取向,又与整个乡村的生态环境与文化风貌相适宜,相谢谢,尤其是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场馆的建设应体现出民族文化元素及特有的民族建筑风貌。因为我走过多个民族村寨,看到一些文化场馆非常鲜明的,第一个例子是北川,大家知道2008年5月12日发生汶川大地震,北川是发生严重的羌族自自县,512之后就随考察团进入到北川,原来的北川是四面环山,在中间盘地建的县城,号称天然氧吧。但是大地震之后被完全损毁了,半面上滑下来了,县城里的文化馆、民俗博物馆全部覆盖了,羌族干部80%在地震中遇难,现在是中国地震博物馆,而在旧北川不远建了新北川,新北川县城建成以后,很多民众因为在地震中都有家人去世,或者是自己家人变成残疾人,心灵上受到极大的创伤,新北川夜晚一片静悄悄的,后来建了北川巴拿恰,这条街晚上灯光亮丽,而且上面打下来的灯光都是羌族人信奉的羊图案,建筑的特色是一羌到底,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另外在新生广场上表演与羌歌舞,当时表演北川县政府采取措施是建立之后,2014年成立了北川县民族艺术团,每年县政府给艺术团拨款200万,每天在巴拿恰广场上表演三场。白天看这条街有很多与羌族特色的建筑,就变得很繁华一条街,而且游客也都来到这里,这条街上还有北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到处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符号。

另外从北川又到了茂县,去年参加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评估,是评估羌族生态文化试验区,来到茂县之后,我印象非常深就是建的文化设施是值得推广的,投资6亿元建了中国古羌城,古羌城前面是文化广场,每天9点搞开城仪式,仪式前族民都在广场上跳舞,而且大家知道如果要去九寨沟旅游下来一定要去茂县,九点开城仪式参加人会很多。古羌城的开城仪式,文化场馆是人与自然和谐打造得非常壮丽的文化景观。开城仪式搞得非常隆重,放礼炮、放白鸽,而且随着礼炮声响,羌族演员就拾阶而上。另外,可以看到羌族进行的口琴表演,还有羌族妇女做羌秀,这样一个项目解决了茂县12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中老年人原来在家里没有事,古羌城项目建了以后他们出来进行表演进行服务,每天给他们60元劳务费,还管一顿饭,表演完还可以聊天,这样一个项目助力了当地的扶贫,而且集文化传承、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项目,开发得非常成功。

我去年又去了湘西考察湘西土家村民族文化保护区,来到龙山县土家村传统村落,发现文化空间文化建筑非常有民族特色,像摆手堂是排练摆手舞的地方,土家族小庭院里在露天准备放电影,文化氛围很浓郁。后来我们后来了永顺县老丝城,也是世界物产项目,也有摆手堂前游客表演摆手舞。还有侗族文化空间的建筑,很有侗族建设特色,在里面进行社会交流交往等,是一个文化场所。侗族鼓楼,小广场上侗族人在进行自己的文化活动。鼓楼里面侗族民众进行交流和休闲,这样的文化空间非常好,而且还看到了为了修鼓楼上面的顶筒木都是乡民们自己捐木条,侗族民众是义务出工,建自己的民族文化场所大家积极性非常高。这就体现民族风貌的文化空间,既是当地民众进行文化传承,节庆活动,休闲娱乐水社会交往的空间,又是富有特色的旅游文化景观。

强化不同场馆的特有功能,是设计的重要因素。刚才前面说了因地制宜的建筑设计,是未来乡村公共空间文化构建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保持保持独特的民族性、乡土性基础上,未来文化场馆的建设还应融进当代民族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元素,满足当代人新的文化诉求。

第三,强化不同场馆的特有功能是设计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广大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需求,未来乡村的文化空间构建会呈现出场馆布局合理、功能作用各异、设施现代齐全,并凸显出多样新、差异性和便民性,为此依据每个场馆的不同功能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建构。比如未来乡村如果建设一个村民的文化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应该是功能齐全,里边考虑不同年龄段的文化需求,由老年人活动室,幼儿活动室,还要设书刊阅览室,还有体育健身室,以及教育培训室和多功能厅等等,一个文化设施包括多种功能,满足村民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样的建构比较合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管的建构,现在各地都在建,场馆建构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美术滚,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有它自身的特点,非遗的自身本质特点是活态传承性,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口传心授才能世代相传,比如传统手工技艺、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歌舞、传统音乐、传统体育、民间文学等等都得通过传承人的口传心授才能传承下去,因此非遗的展馆要有静态的展示非遗的精湛艺术同时有活态演示厅或活态传习厅。

为了强化非遗活态传承、传播的功能,非遗展示馆,在设计布局上,除了设有静态展陈室还应该设有活态展示、展演厅及传统技艺传习体验室等。比如参观的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进大厅就发现大厅两幅长卷上面覆盖玻璃,我们参观时发现有小学生趴在长卷上在描摹绘制扇面。另外在湘西博物馆,像龙岩市博物馆、连城县博物馆都看到馆里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展示的场所。

总之,未来乡村构建的公共文化空间应当体现出建筑艺术与建筑功能的统一,达到形式美与内涵美的交融,形态美与动态美的契合,传统美与现代美的汇聚,同时还应该融进现代设计理念和高科技手段。建造的文化空间应该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等标准,应该是便民、利民、设计完整,民众喜爱的精神文化场所。总之,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确实非常有讲究,应该考虑科学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等多种因素。

谢谢大家!